十晴天

宇宙里的果壳。

今天过生日。在折旧的第19个年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年下半年的精选书单。

1.《丹麦女孩》大卫•埃贝尔舍夫
最初收藏的是它的同名电影推荐,后来在东图正好翻到了原著小说就拿回来翻了一下。讲的是变性人的故事,原型是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。比起变性的主角我更喜欢他的原配夫人格尔达。她曾经深爱作为男人的他,也不愿抹杀艾纳体内的莉莉,牺牲了自己的婚姻让所爱能够实现自我。大卫对人物心理描写得特别细腻全面,这种细腻有一种整体的包容力,给我一种把牛奶缓慢倒在肌肤上的丝滑感。
后来有机会再看电影,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。小说的全面性和精细度在电影里几乎被完全阉割。我只看到格尔达向艾纳发火让他不要再扮演莉莉。这段在小说里是完全没有的,原著里格尔达对莉莉的保护甚至比对艾纳还要小心翼翼。

2.《窄门》纪德
“你们要进窄门。因为引到灭亡,那门是宽的,路是大的,进去的人也多;引到永生,那门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着的人也少。” ————《圣经:新约马太福音》7章13-14节。
道德三部曲之一。两个相爱的人明明可以结合却偏要压抑自己,无限延长追求幸福的道路,最终没有获得幸福。在宗教的影响下,阿丽莎逐渐无法正视杰罗姆,她不断地疏远他,却又表明自己的爱不会改变。两人追求的东西逐渐从“幸福”变为“追求”本身,用现实生活的不幸去实现道德的完美。

3.《浪子回家集》纪德
以前最喜欢《假先知解说》,现在觉得全六篇都很棒。纪德的行文和译者的笔调都是我喜欢的风格,象征和深意是必不会少的,但也不全然晦涩难懂,在形象性上很值得一品。

4.《局外人》加缪
这本以前好像没看完,再次读到他妈妈的葬礼附近时觉得“哦原来这本就是《局外人》”。这本最著名的就是“今天,妈妈死了。也许是在昨天,我搞不清楚。”
主人公叫莫尔索,女伴是玛丽。情节转折点是莫尔索无意间错杀了那个阿拉伯人。我一直把这本和《地下室手记》记混,地下室人的女伴是丽萨,最后地下室人抱着丽萨痛哭,在女性的怀抱里终于得以稍微宣泄。
整本书写得很游离,我是指那种存在感的游离,主人公仿佛不是当事人而是个坐在电影院看电影的,所有的事都和他没什么关系,任何波澜都触动不了他的心。他在书的结尾背叛以死刑,而他似乎也没什么所谓。“为了使我不感到不那么孤独,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被处决的那天,有许多人来观看,并对我报以憎恶的怒吼。”

5.《地下室手记》费奥多尔·米哈伊洛维奇·陀思妥耶夫斯基
想学骂人的可以从这本书里挖掘出几十种骂人方式,不过在书里全是用来形容自己的。故事在高潮处结局,我特别喜欢经年压抑的感情最后得到喷发的那一刻。我个人认为若能有一处可以自由地宣泄人性,那么即使血溅三尺也在所不惜。

6.《华氏451》雷·布莱伯利
算是我的第一部反乌托邦小说,也是我下半年最喜欢的书。不是为了读反乌托邦才选择了它,相反我对反乌托邦小说一直避之不及,害怕其中的描绘太过刺眼。《华氏451》的描绘还算温和,克拉丽丝一家被抹杀只是简单地交代说“消失了”,即使是与书本一同被歼灭在火海的老太太也没有被描写死状。情节上其实有些突兀,作者在后记里也坦承自己执笔时的年轻和不成熟,但他认为这一切依然值得原样保留。我赞同。

7.《她不是我妈妈》米歇尔·普西
我一定是第一个借到这本的,毕竟它今年五月才出版,这学期才收入馆。看名字我没想到是本悬疑,最后的谜底真是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相套却步步不为核心。书评说这是本彰显母爱的书,但我觉得母爱在这里没有被大篇幅渲染和讴歌,更如冰川一角,九分在水下一分在水上,需要去探究才会更清晰地感受爱之深。和前面几本不同,这本在平静中结局,除了不幸殒命的那位,幸存的人都各自找到了幸福。


以上便是全部。有遗漏,哪天想起来也不会再特意补了。今年不写总结,就用这个来交差吧。

评论
热度(2)

© 十晴天 | Powered by LOFTER